以重載運輸而聞名的朔黃鐵路線上,“操縱標兵”的榮光只屬于技術最過硬的機車乘務員。
近期,在國能朔黃鐵路機輛分公司兩萬噸重載列車開行九周年總結會上,中鐵一局新運公司朔黃肅寧分公司乘務員楊春華、余輝、李鵬宇三人再度榮獲“重載列車操縱標兵”稱號。他們三人駕馭鋼鐵巨龍晝夜馳騁,以各具特色的卓越技藝,為分公司重載運輸實力護航,是分公司“駕駛天團”中的核心力量。
沖鋒在前的老將
楊春華,這位退役二十七年,有著二十三年駕齡的老黨員、老司機,將部隊“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完美移植到重載司機培養中,已累計帶出38名合格的主控司機,其中10人獲得過分公司和業主單位的“操縱能手”“技術能手”稱號,為分公司“兩萬噸重載先鋒隊”的成長付出良多。在分公司,凡接觸過楊春華的,見面都稱呼他“老楊師傅”。
“老楊師傅”不僅年齡較多數乘務員大了一些,他的膽量和擔當也是更足一些。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千里朔黃線上,楊春華先后經歷了內燃機車轉型、直流機車擴編運行、兩萬噸重載列車及自動駕駛列車的首批開行,是分公司永遠沖鋒在前的“運輸老將”。
“不能服老,得把車間這些小伙子幫忙帶出來。”每當談及退休之后的打算,楊春華不做多的回答,言語間總放心不下那些年輕伙計。近幾年,他也給自己定下任務目標,就是必須幫帶一個、成熟一個,直到自己退休。
在日常的帶徒過程中,他給自己定下“四個必須”:理論講解必配實景圖片,案例解析必附操縱曲線,故障處理必動手實訓,實操訓練必每閘復盤。所以常常在指導室、學習室總能見他領著徒弟們討論技術。在2024年分公司新職司機培訓中,他帶領幾名徒弟針對長大下坡道制動緩解難點,經過認真分析比對80余趟列車數據,將龍宮至北大牛兩萬噸重載列車最優緩解點操縱誤差精確到50米以內,幫助徒弟們在業主的操縱驗收中全部合格通關。
“閘把推到位,注意停留,確保施加合適的減壓量。”凌晨三點的整備庫里,趁著下班前的間隙,54歲的楊春華握著徒弟蘇子翔的手,并通過言語提示幫助蘇子翔控制機車減壓量……
“跟著老楊師傅學習,就像參加軍事特訓。”新徒弟白澤功感同身受,“他要求我們在30秒內準確報出機車10個關鍵部件狀態,對每個部件的檢查都不得馬虎。”
通過嚴苛訓練培養新人,在重載運輸一線收獲豐碩成果。2024年業主聯運中心技術比武中,楊春華所帶徒弟包攬“前三甲”,他本人也連續三年蟬聯“金牌司機”。鮮為人知的是,這位鐵血教官在生活上也是暖心大哥,經常在工作之余、訓練場外,了解剛參加工作的新員工心態心理,幫助新員工解決適應期的生活困難,對待徒弟更是經常噓寒問暖,引導他們熱愛崗位,認真對待行車工作。
志在千里的良將
“默畫操縱曲線”是余輝的拿手絕活,也是他對精細化操縱的極致追求。在一面白板上,一點點勾畫記錄,憑著操縱技藝準確描繪朔黃線408公里間85處關鍵操縱節點,每個坐標都準確無誤。這項絕活的背后,凝聚著他的行車經歷,見證了他創下15年安全行車、200萬公里無責任事故的傳奇。
在朔黃線開行兩萬噸殊為不易,面對神池南至原平南、南灣至西柏坡幾處操縱困難區段,余輝通過實時計算列車管壓變化,將再生制動力波動控制在±5KN,使萬噸車體在12‰坡道上實現平穩運行。
“這17處退牽引轉再生,必須卡準10秒保持。”凝視著布滿標記的操縱曲線圖,余輝通過手指口述,幫助即將轉型主控的司機魏凱掌握操縱要領。他的工裝口袋里也永遠揣著計時器和巴掌大的筆記本。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每趟值乘的各項數據,包括管壓變化曲線、再生力波動值、緩解時車速等。正是基于這些積累的多組數據,余輝與技術攻關小組攻克了一個個操作難題,這個寫滿心得與經驗的小本子已成為重載司機培訓的“武功秘籍”。
“這一把閘下去,就得預想好下一把閘的操縱,包括尾壓、距離、再生力……”在余輝的述說中,兩萬噸列車的操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司機的心思往往在制動的那一刻就要想到十幾公里之后的各種情況。
2023年6月,余輝一舉斬獲聯運單位操縱比武第一名,加上精湛的駕駛技藝和在重載技術革新中的突出貢獻,運轉車間推薦提拔他到管理崗位,卻被他婉言謝絕。同事們都說余輝太謙遜,他卻平靜答道:“比起管理大家,我更樂意與大家一起提高,更近距離地探索兩萬噸。”
工一技,擇一事,余輝對兩萬噸列車的執著追求,在“千里”更在“腳下”。
青出于藍的干將
李鵬宇是“駕駛天團”中的年輕力量,在眾多前輩的引導和熏陶下,他對兩萬噸列車的操縱標準要求近乎苛刻。從安全值乘第一趟起,到累計完成一千二百余趟值乘任務,他沒有發生過任何一例違章違紀。
“敬業、專注、奮勇”是他得以出彩的三樣法寶,精細化的操縱手法,更是他所值乘每趟兩萬噸列車都能安全高效的關鍵。面對的是朔黃線復雜坡道,在2024年業主聯運中心“品質重載杯”兩萬噸技術比武中,這位與重載運輸相伴八年的“新秀”,駕駛近3公里長的兩萬噸重載列車,憑借精準的坡道預判、細膩的手柄操控和恰到好處的再生力介入時機,將列車靠標誤差控制在30公分以內,最終以綜合成績94.5分的優異成績榮獲第二名。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與李鵬宇搭班的副司機劉佳琪一有空閑時間,便會拿出師傅的行車記錄本瞇眼默背,本子開篇便記錄著李鵬宇的操縱口訣:長波浪制動看“三表”(計時表、速度表、列車管壓力表),起伏坡道“三確認”(確認速度、牽引力、線路縱斷面),“三定一調”(三定:定速度、再生、公里標,一調:調整再生力)記心中,“兩表”(同步速度表、監控速度表)對比調再生,曲線半徑要平穩,嚴卡“三限”(緩解地段速度、再生、公里標)列車穩,岔區要害需謹慎,手比眼看心一致,安全底線是根本。這些源自實踐的“順口溜”,記錄著他的操縱原則和安全底線,并被推廣至分公司乘務員隊伍中。
“重載運輸是一門‘平衡藝術’,既要膽大,更要心細……”作為新運公司十大特級員工之一,李鵬宇獲獎返回后,在分公司表彰會上分享著自己在重載列車操縱崗位上的深刻感悟。
副司機劉永興說:“跟著李師傅工作,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是他激勵著我不斷進步。”
李鵬宇是昔日的后起之秀,也是未來的運輸干將。他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精神感染著身邊的同事,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幫助新職司機盡快熟悉工作流程和掌握操縱技巧……在他的帶動下,整個重載隊伍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
重載重安,重載重任。八年來,分公司以打造兩萬噸重載標桿隊伍為目標,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育之路。在全方位人才培養模式下,越來越多的優秀乘務員脫穎而出。于文學、李文浩、譚佩新等新人代表不斷涌現,為重載團隊注入新鮮血液;王雷、張淼、黃長林等越來越多的操縱標兵登上領獎臺,為分公司重載事業增光添彩。
發展重載技術,端好能源“飯碗”,楊春華、余輝、李鵬宇在內的“駕駛天團”將在能源保供中作出更多貢獻。分公司也將堅持深化“傳幫帶”工程,加快經驗和技能的傳承,穩步推進梯隊建設,做好重載管理、技術創新等工作,以更扎實的舉措全力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楊春華標準作業
余輝出勤作業
李鵬宇操縱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