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信息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
我出生于文化大革命時期,上小學政治課本上讀到的是“批林、批孔”。我曾經天真的認為孔子思想迂腐,他說的是遠古的事,與我們現代人有什么關系呢?還是不要去理會他。直到今天我有幸讀到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它才使我對二千多年前的孔子有了新的認識,也領略到了他的獨特智慧。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古代圣賢,智者,他離我們是那么的遙遠,他說的話是那么的高深,艱澀;但似乎又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而我卻不求甚解。現在于丹教授通過心得的方式解讀,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代實際生活,闡述其深刻內涵。她筆下的孔子是那么的樸素、平和、時時傳遞出一種簡單、平常的生活態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四十多年的生活經驗,竟還有不懂的道理,哪怕是一點一滴的經驗,都是用痛苦作為代價所換來的。我曾經有那么多的困惑,那么多的痛苦與不快,現在我領略了于丹教授對論語的解讀和闡釋,因此而豁然開朗,心靈得到些許安慰,尤其在以下方面能夠看得寬一些,懂得多一些。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有的人一夜暴富,有的人高官厚祿、貪污腐敗,不愁吃穿,但他們卻不快樂,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虛,生活奢靡墮落。有的人外出打工,辛辛苦苦,卻收入微薄,衣著寒酸,供孩子上學都很困難,但他們內心卻很快樂,很富足。結合我自己也有許多想不通的事情:為什么有的人家境殷實,生于豪門,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我卻家境貧寒,出生低微,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努力奮斗,我因此心里不平衡,而抱怨老天的不公,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心情郁悶,一點也不快樂,那么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內心快樂,平和?,孔子夸獎他的學生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于丹〈論語〉心得》告訴我們,要想讓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有意義,活的快樂:應與人和諧相處,保持心理健康、積極生活,追求精神富足。
(二)處世之道:生活中與人相處,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人們常常感慨:“人心難測,人際關系復雜呀!”,我也曾經很迷茫:為什么我們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遠?,為什么我有時費盡心機想和領導、同事拉近關系,卻適得其反,在自己家里對孩子無微不至,他卻很反感?于丹《論語心得》告訴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對自己的親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分寸適度為最好”。對工作是不是越熱情越好,干的越多越好: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越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在與人相處方面也要如此。人與人之間,不要走的太近,所謂距離產生美。因此我領悟到朋友之道是彼此留有一點空間。
(三)心靈之道: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她說:“一種遺憾甚至可以被放的很大,放大的遺憾后果是什么?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她又說如果生活中缺憾不能避免,那么有什么樣的心態對待這種缺憾非常重要。心態不同帶來不同的生活質量。回顧自己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經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有這樣那樣的缺憾,覺得自己收入不夠高,職位不夠高,工作在一個小醫院,環境不如意,嫉妒別人的成功,羨慕大醫院的工作環境,我心里常常不快樂,充滿了遺憾和痛苦。對生活的態度影響著我內心的快樂程度。現在我明白,生活永遠是沒有錯的,有錯的是人的心態,無論生活將機遇賜予誰,都有賜予的理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怨天尤人,一味的羨慕和妒忌,我們應該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抱著淡然的心態,在得失中保持一顆平常心。其實所謂的好日子并不僅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
(四)、交友之道:人需要朋友,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看到他內心的價值取向。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誰不想交到好朋友呢?好朋友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幫助,壞朋友會給我們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帶你走入歧途。那么什么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和事業帶來什么樣的幫助;什么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寬容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結交廣博的朋友,就像擁有了一本百科辭典。我們總能從他的經驗里面得到有益的借鑒。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這是三種什么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便辟是指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朋友。和這種人交朋友你會感到特別舒服,愉快,但馬屁拍多了,你頭腦發昏,盲目自大,失去了自省能力,那離災難也不遠了。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朋友句句話說的你心里很舒服,讓你失去理智、喪失原則,干出違法違紀的事,做出永遠無法挽回后果的事情。第二種叫做友善柔。是那種”巧言令色的朋友。也就是我們說的“兩面派”的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你看不清他的真面目面。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佞,就是那種花言巧語,光會耍嘴皮子,沒有一點能耐的人,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現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們每個人都想交好的朋友,正直的朋友,所謂“親君子,遠小人”。很多貪污腐敗的干部,正是因為交友不慎,交到了那種不擇手段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結果被牽著鼻子走,最終落入身陷囹圄,教訓是深刻的。讀《于丹論語心得》此段,無疑是給我們敲響警鐘。
當城市越來越大,我們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小時。當我們精神空虛,物質富裕時,孔子教我們如何獲得內心的安寧和幸福,我們要用古代圣賢的經驗,縮短歷程。要在圣賢的光芒下不斷成長。 (董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