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尺度——由晨飛
28歲的由晨飛現任公司精密測量分公司測量副隊長,因常年從事野外工作而皮膚黝黑,每當家人和朋友調侃他的膚色時,他都幽默地回答:“這是健康的本色。
”將近7年的測量工作,使他從一個初出象牙塔的稚氣青年成長為一名專注、堅毅、工作追求極致的測繪工作者。2019年由晨飛被公司評為“優秀共青團員”,2020年榮獲公司工程測量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
疫情當前、奮勇當先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各個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疫情剛剛穩定下來,由晨飛就接到了公司的復測任務——對自貢至內江快速通道項目進行復測。辦理好相關手續,簡單收拾了行裝,他便帶隊出發了。在這次復測工作中,他時刻謹記“抗疫情,保生產”的口號,努力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由晨飛發現復測時間剛好處于當地連陰雨時期,而測量線路大部分都在山區,如果按照常規安排去做,肯定會影響復測時間。考慮到這些問題,他便與項目部協商準備了雨衣、雨鞋、砍刀、鐵鍬等物資,在通視情況差的點位之間自行開路,冒雨選擇制高點,減少增設轉點帶來測量誤差及時間浪費的可能。尤其I01至I03之間距離較遠,車輛繞行需要時間較長,并且無法直接到達,于是他決定利用奧維地圖的等高線地圖,結合現場地形挑選合適的制高點作為傳遞測量的轉點。在前往轉點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安全,他要求前視、后視人員必須每五分鐘與司鏡通訊一次。每天外業工作結束時天已經是全黑了,每個人也都是滿身泥濘和草漬,正是憑借如此辛苦的付出,最終才高效、高質完成了測量任務。
高原筑夢、砥礪前行
由于工作性質特殊,施工控制網復測無法像施工項目那樣長期駐扎,而是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并且每個人都有非常具體的工作任務,這就要求每名從事測量工作的人員都要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高原項目更是如此。
2020年3月,公司318康定過境公路項目需要對控制點進行復測和加密,主要工作是GPS和三角高程測量,該項目地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平均海拔2500米,屬于高海拔地區,復測時間正處于該地區雨雪豐富時期。由于地勢原因,控制點位置相對較高,并且基本沒有路,必須步行,而他們隨身攜帶測量儀器最輕的也得二三十斤,在高原上攀爬的最大高差在兩百米左右,這實在是對體力的嚴峻考驗。除過每天外業工作以外,由晨飛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調整人員安排,規劃測量路線,以便更科學更有效地完成測量任務。
在一次觀測GPS時,山上突然下起了大雪,短時間內能見度就降到了10米以下,當時所有測量人員都在點位上,并且觀測時間已經過半,為了按計劃完成測量任務,大家冒著大雪堅持完成了外業數據采集工作。觀測結束后,又冒著大雪下山,為了防止摔跤,大家手腳并用,摸著什么抓什么,有時甚至還要蹲著身子往下滑。
2020年7月,精測分公司承接了綿陽至九寨溝高速公路項目復測任務。該項目地處高原地區,工地周圍全是成片的原始森林,還經常發生滑坡和泥石流。其中白馬隧道斜井的MJ03控制點,高程達到2700米左右,與項目部駐地高差有三百多米,地勢陡峭,地形復雜。該點是控制隧道斜井的進洞后視方向,其準確性對隧道施工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該點還是進出口聯測的搭接點,因此大家需要爬上去的次數就更多了。
一時間上MJ03成了大家談論的焦點話題,因為山上不僅路險,而且草叢里到處都是螞蝗,一不小心皮膚就會被鉆個洞。有一次測量任務完成下山時突然遇到大雨,山體本來就十分松散,腳下都是碎石和腐敗的植物,經雨水一澆,腳底下根本就站不穩,大家只好抱著樹往下滑,不停地摔跤,一行三人幾乎都是滾下山的。
2020年10月,西昌至昭通高速公路項目高覺貢隧道進行開工前復測。該項目是長大隧道,按照規范要求需要建立隧道獨立控制網,因此需要的人員及設備比較多,公司精測分公司決定驅車前往,由晨飛和測量團隊經過兩天時間一千兩百多公里的跋涉達了西昌,又立即與項目部接洽開始踏勘選點。
該項目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工地進出口之間只有一條國道,車流量很大,并且該地區進入10月份之后雨雪不斷,即使晴天也時常是大霧彌漫,能見度一般都達不到20米,這些都給我們的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大壓力。按照規范要求,平面測量使用GPS觀測時需要觀測兩個時段,每個時段4小時,然而大部分點位車輛都無法到達,所以只能靠人員背著儀器步行半個到一個小時。雨雪天氣國道上經常發生塌方,好多次堵車都堵到了深夜,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干脆就在車上休息,以保證第二天的工作不受影響。
在進行二等水準測量時,進出口聯測距離為50千米,不僅要面對國道上龐大的車流量,還要面對盤山路的大坡度、大霧的低能見度、突然來襲的雨雪天氣以及雨雪過后的低溫。二等水準的測量方式是步行,因為是高原,所以體力消耗特別大,山里又沒有吃飯的地方,大家只能靠隨身攜帶的面包、開水保證體能。然而即使面對如此困難的環境,大家依然不忘初心,按時完成了復測任務。
勇往直前、敢于擔當
2020年11月,大瑞項目復測工作剛剛結束,由晨飛就接到了杭紹臺高速鐵路項目的放樣及精調工作。為保證大干四個月順利完成鋪軌任務,他和同事們立即便踏上了新的征途。
初到項目時,正趕上道岔的坐標計算以及放樣工作,它的平面位置與線路設計線存在一個與轍岔角相等的夾角,計算起來比較繁瑣。道岔的施工進度會影響接下來車站其他段落的施工,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也必須在計劃的時段內完成。結束了白天的外業工作后,由晨飛和同事們反復研究圖紙到深夜,最后確定利用CAD和常規計算兩種方式對比結果,從而保證了坐標的準確。
精調工作開始后,由晨飛首先和施工班組協調好了精調時間,做出了合理安排。雖然精調過程看起來只是“頂、降、送、升”簡單的四個字,但是對于前后每根橫梁銜接預留的尺寸卻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每一毫米都要做到精確無誤,為了避免浪費時間,每次吃飯他和同事們都只是在工地簡單對付兩口后便立即返回崗位。為了保證精調工作的順利進行,他每天利用白天休息時間檢查調試小車的工作狀態,并及時進行保養。他經常對同事們說:“對于自己使用的儀器一定要了然于胸,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從事測量工作的人都知道,測量并非表面上看到的使用儀器去測那么簡單,也不是僅靠辛苦的體力勞動就能完成,而是必須把測量理論知識與現場結合起來,合理利用各種先進的測量設備,以及完整、嚴密的平差系統。要想干好測量工作,還必須牢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警示,以錙銖必較的態度投入其中。
如果將一個工程比作一場演出,那么測量就是這場演出的舞臺,承載著整場演出的精彩。德國睿鐵公司執行副總裁巴哈曼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高鐵測量:“要成功地建設無砟軌道,就必須有一套完整、高效且非常精確的測量系統,否則必定失敗。”由此可見,測量對一項工程來說是何其重要!
每天由晨飛面對成百上千個監測數據,他不懼繁瑣,面對復雜而又高難度的測量任務,他都能按期圓滿的完成。他與測量為伴,扛著儀器走在兩條平行的鋼軌中間,惡劣的條件沒有阻擋他的腳步,也未曾改變他對測量施工的熱情。年輕的他用精測的尺子繪制著自己的青春。
由晨飛和同事正在二等水準測量
支撐層施工放樣
由晨飛正在軌道精調、采集數據
風餐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