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高濕的“地下17米”
出梅入伏后,錫城氣溫飆升,在這酷暑難耐的季節里,地鐵建設工地上的盾構工人們依然堅守崗位,在高熱、高濕、狹窄的空間內揮汗如雨,為地鐵新線的如期建成通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越深入隧道就越感悶熱
上午7點,站在陽光下已經感到燥熱。在無錫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菱湖大道站項目工地,盾構班組開過早會,工人們在做好安全檢查后,將下到地下17米的隧道中,與已經忙碌了一晚的同事交接班。
盾構隧道入口處,一條鮮艷的橙色管道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據介紹,這是一根直徑約有60厘米的送風管,一端連接著隧道外的送風機,另一端向隧道深處延伸。在機器運轉產生的呼嘯聲中,一股股新鮮的空氣經由通風管道,不斷向隧道深處輸送著。
隨著隧道掘進工程的推進,工人們現在每天從地面走到施工段,要花上10分鐘左右,越深入隧道就越感悶熱。“目前的施工段位于隧道比較深的地方了。”盾構班組組長郭凱華介紹,盾構隧道施工雖然沒有陽光直射,但因為地下空間封閉狹小、通風性差,設備運作產生的熱量難以排出,隧道里的溫度要比戶外更高,濕度也更大。
到達施工段后,記者出了一身的汗,據溫度計顯示,現場溫度已經達到了35℃。工人們各自到所屬崗位上進行檢查,準備開工。“待會等盾構機運作起來,溫度還要更高。”郭凱華介紹,現場的“開拓號”盾構機主機由刀盤、前盾、中盾、盾尾四個主要部分組成,還包括橋架和六節臺車,前頭的刀盤破土掘進,工人們在中盾拼裝管片,管片一環有六片,每掘進拼裝一環,就要耗時一個多小時。
豆大的汗珠滲進管片中
7點半左右,一聲沉悶的汽笛聲響起,電動車編組從彎道轉出,車上裝載著管片、螺栓等各類建材。電動車駛近后減速緩行,穩穩地停靠臺車前端。邱軍文主要負責管片的吊裝,從進場到開工,短短半個小時,他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像剛從水里撈出來一樣。在彎腰為管片擰上吊裝用的螺栓時,一顆顆豆大的汗珠不斷從他臉上滑下,滴落在管片上又很快滲入其中。“為了順利推進地鐵建設,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邱軍文說,高溫天在隧道里施工出汗量很大,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一壺1.5升的水用不了多久就喝光了。
地鐵盾構施工24小時不間斷,按照“兩班倒”,工人在隧道里一待就是12個小時。工人連續工作45分鐘左右,會輪換到相對涼爽的位置上休息半個小時。中鐵一局這個項目部備足了防暑降溫物資,比如冰鎮的鹽汽水、綠豆湯、楊梅湯、菊花茶等,還有藿香正氣水、人丹等藥物,供工人們取用。
“天氣很熱,我們盾構班組會努力克服困難,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地推動凈慧西道站至菱湖大道站盾構區間右線工程早日貫通。”郭凱華表示,這條區間隧道總長1公里,共計834環,如今已經掘進拼裝了707環,完工的希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