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讓保密月永遠“在線”
一年一度的保密月,不僅是特殊的時間節點,更是全社會對保密工作的一次深度反思與再動員。歷史與現實反復證明,保密工作不僅是國家核心利益的重要屏障,也與個人生活休戚相關。
如果說“人類文明的演進是一部戰爭史”,那么保密工作似一條暗線,貫穿在跌宕起伏的歷代軍事政治事件的歷史長河。相傳商末周初,姜子牙發明“陰符”——其以長度各異的符節傳遞軍情,僅君主與帶兵將領可破譯其中信息,即便送符者被俘情報也不會泄露,為戰爭取勝增添了關鍵砝碼?!俄n非子·說難》中“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的警示,《孫子兵法·用間篇》“所以動而勝人,先知也”的論斷,無不印證古人對保密工作戰略價值的深刻認知。
縱觀古今中外,因情報泄露而改寫戰爭走向的案例,不勝枚舉。鴻門宴上,項伯的泄密讓項羽錯失誅殺劉邦的良機,最終兵敗垓下,自刎烏江;1600年后的君士坦丁堡戰役中,拜占庭工程師泄露戰術機密,致使奧斯曼大軍攻破千年防線,東羅馬帝國就此終結。
進入現代社會,在軍事博弈與科技競爭的雙重挑戰下,保密工作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在我國國防科技領域奮力突破“卡脖子”技術、構建戰略威懾體系的關鍵階段,原東風 - 31 導彈副總設計師郭萬鈞為謀取私利,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向境外間諜機構提供涉及戰略武器核心技術的機密情報,嚴重威脅國家安全,使國家長期投入的科研資源和戰略布局差一點付之東流。與此同時,據《2024 年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報告》顯示,我國互聯網絡頻繁遭受境外黑客組織的持續性攻擊,數據竊取、網絡竊密、個人隱私泄露等新型安全威脅與日俱增。這些內外部風險的交織,使得新時代保密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性與緊迫性。
值得警惕的是,在和平年代的環境中,部分人員存在嚴重的認知誤區,認為自己的工作、社交圈及日常接觸的信息與機密無關,將保密視作他人之職,這種麻痹思想恰恰成為滋生泄密風險的溫床。從辦公場所隨意拍攝的照片可能泄露涉密文件,到競標資料的不當留存導致商業機密外泄,再到社交平臺的信息上傳引發企業數據泄露,這些看似微小的疏忽,實則威脅保密安全的典型案例,在“全國保密教育線上培訓”課程中還有很多被披露。
要立足崗位做好保密工作,需牢牢把握“態度”與“意識”兩大核心要素。態度是行動的根基,唯有主動將保密責任扛在肩上,才能杜絕被動應付的敷衍心態。而強烈的保密意識,則是防范風險的第一道防線。這要求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度警覺,對信息傳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從細微之處筑牢保密防線。
2025年我國第37個保密宣傳教育月已進入尾聲。每年保密月活動,從張貼海報、發放手冊,到舉辦講座、開展知識競賽,從線上的短視頻科普,到線下的情景模擬演練,宣傳手段可謂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切實抓好保密工作,僅僅停留在保密月的集中活動上,還遠遠不夠。保密月活動不僅是一年一次的宣傳教育,更是一次全年行動的號召。保密工作大到事關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小到與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沒人能置身事外,也不應作壁上觀。
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將保密意識內化于心,把保密能力外化于行,秉持“共筑保密防線,公民人人有責”的理念,讓保密月永遠“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