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見品牌】橋梁工程研究所:爭做橋梁施工技術創新策源地
樁基施工可循環吊桿、橋梁技術狀況等級預測、大跨拱橋損傷識別技術、三維激光掃描定位系統……一項項科技成果在中鐵一局八公司橋梁施工現場大顯身手,而這些成果都來自同一個地方——中鐵一局橋梁工程研究所。中鐵一局八公司積極建設運營橋梁工程研究所,推動科技創新與重大工程相結合,讓橋研所成為橋梁施工技術創新的策源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一局橋梁”品牌影響力。
2021年,中鐵一局提出成立十二個專業研究所的計劃,在橋梁施工領域深耕70年、橋梁業績卓著的中鐵一局八公司主動認領,承擔起橋梁工程研究所的建設重任。經過一年認真籌備,研究所于2022年4月成立,再歷經一年建設期,于2023年7月通過中鐵一局集團驗收,正式轉入運營期,開展常態化工作。
橋梁工程研究所的定位是中鐵一局集團橋梁工程技術建設創新應用研究中心,通過開展新技術研究與儲備、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項目生產技術幫扶、產學研合作、技術人才培養、重(大)點課題攻關等六個方面工作,為施工生產提供成熟的先進技術、工藝及其技術產品和裝備,協助解決經營開發和施工生產中的技術難題。
為了保障研究所工作開展,八公司在渭南試驗檢測中心實驗室的基礎上,配置專有研發場地,并購置了MIDAS Civil軟件、MIDAS XD軟件、魯班BIM系統平臺等橋梁常用軟件。同時,還與重慶交通大學、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深化科技創新成果的前沿開發和工程化應用,將科技創新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
2023年,通過驗收當年,就確立了13項科研課題,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中國中鐵重大課題2項,中鐵一局重點課題2項。研究所還把目光盯在橋梁領域UHPC配合比與應用,單幅菱形掛籃定型參數及智能化配置,高原高寒、大溫差環境上承式勁性骨架拱橋智能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等關鍵技術研發上。
2024年,研究所以CZ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股份重大重點課題研究為抓手,確立了7項重大科研課題,均與橋梁工程相關,實現了重大科研項目在橋梁工程上的全覆蓋。其中“高海拔復雜環境大跨度鐵路拱橋混凝土制備關鍵技術”聚焦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鋼管混凝土拱橋建設;“高鐵樞紐區復雜營業線鋼混梁異型轉體施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昌九高鐵建設緊密結合;“城市內河大跨度蝶形系桿鋼箱拱橋綜合技術研究”旨在解決浙江省單跨最大的下承式拱橋——麗水城市風廊項目的施工難題。
“科技創新沒有捷徑,我們依托重點橋梁工程開展核心技術研究,既是幫助項目解決實際困難的需要,也是技術創新要以施工生產為導向、以行業發展為導向的客觀需要。”八公司副總工程師、生產技術部部長楊偉鋒說道。
橋梁研究所成立以來,6項科技成果通過行業協會科技成果評審,3項榮獲“國際先進”評價,3項獲“國內領先”評價;先后榮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行業協會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中國中鐵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受理發明專利62項,授權發明專利1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海外專利2項、軟著1項;獲得省部級工法11項。
橋梁研究所還是青年技術人才的搖籃。研究所與八公司人力資源部、團委先后編制《專家管理辦法(試行)》《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的實施方案》,建立“雙導師”“雙交流”機制和年輕干部“標簽化人才庫”,成立新橋梁青年創新工作室,著力提升年輕技術人員的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方法。同時,以“學”“練”“考”結合的方式,累計開展培訓30余次,組織參與各層級的線下交流9次,覆蓋800人次,促進青年技術人才不斷涌現、迅速成長。目前,已有全國工程建設行業杰出科技青年、國家省市項目評審專家1名,中施企協科技專家2名,公司級橋梁技術專家5名。
“我們立足在建工程開展科技攻關活動同時,已經著手波紋鋼腹板橋梁施工技術、裝配式橋梁大鋼結構技術等新技術的超前研究,以期引領中鐵一局橋梁領域施工技術水平,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八公司總工程師趙斌介紹。
辦公場所和研發基地
與重慶交通大學舉行“校企產學研合作交流會”
拱橋節段混凝土澆筑水化熱Midas FEA仿真分析
浙江省單跨最大下承式拱橋
昌九高鐵智慧工地監測系統
智慧工地建設
觀摩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