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熱愛我的熱愛——記鐵建公司重慶東環項目技術主管馬松
馬松,笑起來眼睛彎彎,有點靦腆的北方男孩。辦公桌上除了電腦、有序排列的資料盒;還有迷你型熱帶魚缸、抽屜里有落灰的汽車模型。
一個雨后并不晴的下午,作者一行去馬松所在的重慶東環項目采訪,從工區駐地(即半山腰上租賃當地居民的二層小樓)出發,沿著慶云山特大橋(長1355米)一路上坡至馬松所在路基施工區段著實不易。有吸力的黃泥緊緊得與你鞋底粘結,腳越走越重,將近50分鐘后,遠遠的看見馬松正在給作業人員交底,黑色的運動鞋上沾滿淤泥,褲腿、外套上也有泥點。
“從駐地到路基你走多久?”作者問。“有時候協作隊伍車輛也忙碌,我大概20分鐘過來。”馬松看看我們笑著說。
2017年,馬松畢業于石家莊鐵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正如作者問項目書記景軍庫:“你們項目推選典型的標準是什么?”“成長快,責任心強,馬松非科班出身,但業務能力過硬,現在已經能獨當一面了”。景軍庫說。
3年,馬松獨立承擔了5座橋(含1座特大橋、3座大橋、1座連續梁)的施工技術與現場管理。特別是迎龍大橋跨重慶東繞城高速連續梁,需掌握掛籃技術,質量控制環節多、安全管理風險大。馬松從最初看圖困難到施工圖紙審核、工程量計算、編制施工技術交底到獨立完成施工方案,除了踏實肯學還有善于思考。
在項目所屬馮家灣線路所有7根樁(約束樁),離當地居民魚塘近,施工組織難度大,安全風險高,馬松經過調查,針對樁基位置優化,在考慮了便于現場組織施工后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并畫了簡圖后,拿著找工程部長賈軍濤尋求幫助。在項目DK49+515排水涵洞施工中,設計圖設計1米1臺階,高差為18厘米,導致排水困難,馬松提出將臺階調成2米1臺階,高差不變,整體將涵洞抬高30多公分,又不影響工程實體的實用性,在項目部征得設計同意后,按馬松的方案實施。
賈軍濤提到馬松:“主動學習、善于思考,不僅能發現問題,還能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難能可貴?!?/span>
2019年12月24日,迎龍雙線大橋連續梁合龍,比計劃工期提前12天。
該橋預壓方案原來是用用預壓塊進行加載卸載,單個預壓塊重2.46噸,吊裝距離44米,項目部現有的塔機達不到要求。偶然機會馬松看工區旁的村民在捕魚:將打撈的魚放進水箱中……馬松遂想到選用水箱代替預壓塊進行加載,經選擇比較,最終確定可預定尺寸的雙面涂層pvc夾網布,下部預留泄水閥門,利用管帶進行補水加載。最終,2臺灑水車用時一上午完成加載,節約了工期。
去年9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公司針對迎龍雙線大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檢查,馬松負責內業資料準備、施工隊伍協調、現場施工管理。重慶東環建設指揮部領導在任意翻看了他記錄的1篇施工日志后,對其梁部混凝土澆筑的詳細記錄情況予以贊揚。
“這個娃,就是愛技術。”項目負責人王亞利回憶,2017年畢業后,馬松選擇到工程技術部,被安排到東環項目部負責本標段內橋梁現場技術指導及分部分項工程報檢驗收,用馬松自己的話說:選擇了就要義無反顧,要從心里熱愛工作,不是本專業的就“閉關修練”。向師傅請教、查閱規范、翻看案例,融入思考、對比摸索……馬松若有所思的說,也得適當放空自己,我就是去屋后打拳(用2個廢舊輪胎連接、有支架的簡易拳臺)。
因為勤奮,上手快,很快馬松就負責斑竹林大橋的現場技術與管理,一步一個腳印,從小橋、大橋到特大橋,逐步成長。
2019年10月,重慶東環項目迎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大型檢查,馬松面對相關專家的問題對答如流,對結構尺寸、參數、工藝要求幾乎是脫口而出,在驗收會上,相關專家對馬松的表現贊賞:“后生可畏!”王亞利欣慰的說,馬松已經帶徒弟了!
談到師傅,今年剛到項目見習的大學生周玉興滿眼崇拜,“記得我第一次見到馬哥,還是我在項目部負責樁基完整性檢測的時候”,當時是檢測灌窯灣1#墩的樁基(樁基檢測需人工在檢測的時候用錘在樁頂進行敲擊),馬松鞋子、鞋面都沾滿了泥巴、褲腿上甚至上衣也濺有泥點,好像是個不怎么講究的人!周玉興心想。
10月,周玉興跟著馬松負責慶云山雙線特大橋的相關工作,第一次寫完檢驗批后還專門又仔細檢查之后,準備讓負責人簽字。被馬松拿去復核,4毫米的底下有重重一筆,一查規范原來誤差允許范圍是±3毫米,馬松對工作一絲不茍的精神讓周玉興欽佩。
有一次,馬松要去報檢,但接地電阻測試儀壞了,打開、修理、測試、安裝,一氣呵成!要做一個像師傅一樣的人!周玉興在心底默默地說。
談到未來,馬松笑著說,先將我管理的路基(位于罐窯灣大橋和慶云山大橋間),雖全長230米,但邊坡防護類型多,也有壓力,要按項目部預定目標完工;明年項目部開始干重慶東站,到時會見到更多的施工項目,希望能擠出來時間考過一級建造師!
我們項目部挺好,我喜歡東環,喜歡我的工作!
工作中的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