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負韶華知且行
劉鳳翔,參加工作已4年有余,仍稚氣的臉上帶上從容與堅毅,現任中鐵一局重慶東環(鐵建公司托管)項目工程部長。2020年,代表鐵建公司青年參加了集團公司職代會。
劉鳳翔,2017年畢業于長安大學,入職后即在東環項目部從事技術及現場管理工作,他先后獲得集團公司、鐵建公司“優秀青年、在“中鐵一局杯”BIM大賽上,獲得了個人二等獎;東環線“迎龍雙線大橋”BIM施工應用項目獲國家級獎項“龍圖杯”二等獎;現已自主考取BIM一級證書。
劉鳳翔的徒弟張智德提起師傅滿眼佩服與羨慕,“別看我師傅娃娃臉,提到隧道上的問題,我師傅就沒有不懂的!”
劉鳳翔滿懷激情到重慶項目部,準備大展拳腳,恰逢項目I類設計變更,當時開工點較少,項目部安排劉鳳翔協助工程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及作業指導書,設計變更等技術資料整理。
深夜,劉鳳翔房間的燈總是同排宿舍里最后一個熄滅的,他一邊自主學習BIM知識,一邊總結工程內業資料整理要點。
同事休假,劉鳳翔代管現場的一個月,切實感受到理論付諸至實際的 “成就感”。心里有一個聲音說:放棄舒適區,去現場歷練成長。
待項目變更隧道設計穩定后,劉鳳翔主動找到項目領導,申請到施工現場,管理當時項目唯一的隧道——大土灣隧道。項目總工記得他當時的話:“我不怕吃苦,我怕的是吃遲到的苦,我希望用現在的苦去換未來的福”。
到施工一線后,從隧道臨建場區標準化建設到隧道正式開工,到隧道貫通,550個日日夜夜,劉鳳翔就住在隧道旁的鋼板房里,負責現場施工協調和隧道技術管理工作。
隧道施工不受天氣影響,基本上一天24小時都在施工,隨時都需要報檢。劉鳳翔沒有退縮,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隧道報檢”和“辦公室做資料”兩點一線,手機24小時保持開機,生怕晚上漏掉工地報檢的電話。
項目部技術員周玉興談到劉鳳翔滿眼佩服,“入職時我就見到劉部長作為先進代表發言,與他接觸后才知道他擔得起這份榮譽。”有關隧道的問題總能不厭其煩地回答解決,有機會他經常來現場給我指導,說明注意事項,教我如何去控制、改正。
在劉鳳翔擔任大土灣隧道技術主管以后,發現隧道施工前期混凝土超耗量較大,他將現場施工組織向項目部領導匯報,項目部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由劉鳳翔現場組織落實。劉鳳翔帶著技術員對開挖及初期支護每道工序全過程跟蹤,對隧道開挖炮眼布置、混凝土的性能、速凝劑的添加、噴射的工藝等進行分析,通過一段時間觀察發現,開挖時采用的控制爆破,超挖嚴重,噴射混凝土性能不太穩定,回彈量大。劉鳳翔又組織配合部門及現場作業人員探討,對各工序的工藝工法進行了調整,并在現場進行實施,再根據效果進行調整,經過幾次反復的實施—調整—再實施,最終該隧道混凝土超耗控制在公司允許范圍,達到了重慶樞紐東環線的最高水平—中鐵隧道局的施工水平。
該技術為項目部剩余5座隧道精確施工提供了參考依據與遵循。并為公司日后在此領域面對此類的施工奠定了技術標準。
項目黨支部書記景軍庫這樣評價他:積極上進,思路清晰,不怕吃苦,遇事善于思考,敢于向前沖!
劉鳳翔在日常的隧道管理中他發現縱向施工縫處的中埋止水帶和中埋止水條總是無法安裝居中,通過查閱隧道施工相關資料,多觀察、多動腦、多求教、多論證,通過制定措施解決了縱向施工縫處的中埋止水帶和中埋止水條無法安裝居中的問題,該措施切實有效的提高了現場施工質量,還獲得了兩項實用新型專利。
2021年,劉鳳翔被任命為工程部長,他深知是考驗和挑戰,“身先士卒”是劉鳳翔對自己的要求。
每天到辦公室最早、最晚的那一個總是劉鳳翔,漸漸的,周圍的小伙子們也一個個的比平時早到辦公室了。現場管理、內業資料他堅持雙管齊下。
面對各種檢查劉鳳翔帶領工程部人員有條不紊地準備,隧道相關的內業資料多達二十多種,基本每個循環每道工序對應的就有三四種記錄資料,他帶領工程部人員逐項逐條對照驗標進行推敲梳理干。劉鳳翔說他有時惶恐,隧道施工全過程每道工序的控制要點都知道,但其他專業知識卻掌握的甚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劉鳳翔的左右銘是:人生這條路很長,未來的星辰大海,都靠今日的踏實與刻苦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