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群風雨兼程的渝利鐵路建設者
“今天下午算上這次,已經下了6場雨了!”總工羅建華說,“下雨太頻繁!”
由中鐵一局鐵建公司承建的渝利鐵路沙子站項目常被雨水困繞,嚴重制約著施工。該項目是重慶市重點工程,也是全國首個大坡度鐵路既有高鐵加站項目,涉及除隧道外的所有鐵路專業施工類型。
項目部位于重慶市石柱縣沙子鎮龍源村沿河組,從石柱縣城到項目部最近的山路約60公里,是山路十八彎的最好印證。遇見下雨,當地泥結石地質與充沛的雨水,導致處于飽合狀態的水土常發生小型泥石流、滑坡、塌方,此時只能找路、繞路;遇見大雨,可能就導致道路中斷。
項目駐地是3座4層民房,頭頂的云常常似裝水的漏斗,一眨眼工夫大雨傾盆,一會又雨過天晴。
小雨,工地上一片泥濘;大雨根本無法施工;水龍頭里流出“茶葉水”。該地地質條件無法打井取水,為解決生活、施工用水,項目部在約4公里的山上砌筑了2個200方的蓄水池,將山泉收集,通過管道引流至項目部。
2020年冬,零下十幾度,輸水管道、水龍頭均凍結,通水中斷。項目部優先供給大家飲用桶裝水,生活用水從12公里外的沙子鎮運輸。駐地每層樓配有約50升方形白色水桶,職工宿舍還配發有10升的紅桶與保溫瓶,以便儲水。低溫下,水桶的水也結冰,沒做好存水工作的職工,將冰塊敲開洗臉、刷牙的有;兩三天不洗臉的有,二十多天沒洗過澡的也有。
項目部了解職工訴求,聯系沙子鎮快遞網點,統一收發快遞;還曾聯系鎮上的中型理發店,車接車送讓給員工理發,無奈店主嫌路遠人少不愿上門服務;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讓大家有出山的機會采購日用品。
交通不便帶來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物料的運送,攪拌站水泥儲料罐是聯系廠家,將鋼板運進來,在現場制作完成。在施工現場還有騾子在運送砂子和碎石。
“受地形影響,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先把物料運進來,確保涵洞接長工程按計劃實施。”現場負責人張輝介紹,“下雨停電、刮風斷線”是當地老百姓的口頭禪,而當地既有電網無法滿足施工需求,項目部找政府協調從10公里外架設了專用供電線路,才解決了用電問題。
沒水、沒電、交通不便逐步解決,要適應相對惡劣的環境、心理的恐懼卻需要勇氣與毅力。
有員工因為濕熱氣候而得蕁麻疹,在這最怕的是蛇。為此,項目部聯系當地疾控中心備有防蛇毒血清,并購買有雄黃粉,在項目駐地周圍定期播撒。
一邊將制約施工、生活的難題逐個擊破,一邊要組織安排施工。7月16日,項目進場整一年,完成合同金額41.6%。
進場后,該工程施工周圍山高谷深,便道修整、施工場地平整填挖地段多。2020年7月剛進場,不足1.6米的施工管段,從一頭到另一頭要“翻山越嶺”將近10米高的作業面都是挖溝平山坳整平出來,旁邊的作業面是劈山劈出來的。
作為全國首個大坡度鐵路既有高鐵加站項目,該工程涉及路基、橋涵、軌道、四電、站房等,施工安全壓力也不言而喻。各專業互相關聯又互相制約,協調難度大。
成都局集團批復的施工時間為每日早8點至晚5:30,要求車過機停,大大降低了工人有效作業時間、機械利用率。每趟車機械都需停止作業2至3分鐘,項目目前投入大型機械設備23臺。
為保證施工進度,項目部不得不投入成倍的人力、物力與機械,以保證正常的施工進度,高峰時段投入人力600余人,機械30余臺,管理人員60余人。
項目安全壓力巨大,管段內 61孔現澆梁,9種梁型,工期6個月。因新建橋梁距既有橋梁較近,尤其是靠近既有3、4股道的鐵路橋,支架搭設完成后距既有電纜槽距離不足1米,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為確保既有線運營安全,在搭設好的支架上采用1.8米高侵塑鋼板網作為硬隔離措施,保證施工、行車安全。
項目班子抓好現場管理,在兼顧涪秀二線收尾的同時,組織技術人員科技攻關。項目積極推行新工藝及自動化檢測系統,對既有橋梁及路基進行全天候實時檢測;利用常規旋挖鉆進行改裝,將原有的高度16米旋挖鉆改裝成高度僅10.5米,確保在鄰近營業線施工時高度不超過既有橋梁底部,既滿足了施工需求,又保證了營業線安全。項目已提報7項實用性新型發明。
沙子鎮有諺語:先吃黃連苦,后享蜂蜜甜。種植黃連在當地很常見,一般至少要3年才見收益。在這里施工的建設者要接受時間的洗禮,克服惡劣環境,時刻奏響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先鋒號角!
山上的云還在繼續,云卷云舒、雨來雨去;地上的人也在繼續,人來人往,上工下工,在山坳里書寫奮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