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鐵一局鐵建公司重慶區域化經營與施工側記
9月的重慶暑熱稍退,三峽巫山峽谷大婁山山脈深處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沙子鎮, 勞動的號子在山谷間徹夜不絕,喧鬧的渝利鐵路沙子站施工現場,剛剛將15組道岔鋪設(只完成了正線內9組)到了既有高鐵內,這些從涪秀(涪陵到秀山鐵路)項目而來,又從這里走向了成渝改造、重慶東環樞紐等項目的的陜西漢子們,繼續在重慶到湖北一帶的崇山峻嶺中、大江大河邊,詮釋著中鐵一局深耕區域市場的決心和格調。
鐵軍南下 搶關奪隘樹品牌
讓我們將時針撥回到2019年。由于當時正在建設的重慶市渝湘高鐵(計劃當年年底開通)引入的黔江北站發生變更,因此,黔江站改造就如同火燒眉毛一樣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最終建設方將這一急難險重任務交予了當時的中鐵一局涪秀二線項目部,一場歷時139天的攻堅戰就此展開。
涪秀二線是仇志龍第一次來到重慶地區干工程,此前,在河北地區摸爬滾打了多年積累了豐富建設經驗,尤其是既有線改造施工經驗。在2站臺雨棚柱基坑開挖時,由于巖層硬度大,施工使用的破碎錘每天只能破碎10到20立方米的石渣,離每天出石渣400到500立方米的施工計劃要求相差太遠。仇志龍發現這一問題,查看、了解情況后,當場拍板,引進大功率破碎錘。一種叫做“485”的破碎錘進入工地,7天時間就完成了原定一個月的施工任務。
仇志龍介紹:“我們項目部用時4個月完成車站,每個月有大概80個封閉天窗點,安全壓力很大。”
黔江站改是由于鐵建公司涪秀二線項目施工受到好評而贏得,那就不得不說一下涪秀二線。涪秀二線5標施工范圍位于重慶市黔江區核桃園至馮家壩區間,工程量主要包含橋梁15座,隧道4座,涵洞11座,土石方545萬立方米。項目部2015年進場后,每年都按時完成1個大節點,從未拖沓。通過該項目,中鐵一局在當地樹立了口碑,打響了品牌,為接下來一系列工程的成功中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渝東縱橫挑戰未知創奇跡
渝東一帶自然環境獨特,自古就孕育和發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構造,使得它歷來又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走廊。巴、楚、秦等文化在該地區碰撞與融合。從涪秀二線到黔江站改,再到渝利鐵路改造工程,中鐵一局的名聲逐漸在重慶以東至巫山一帶的長江流域取得了各方信任,這也是一種融入。
中國鐵路成都局為了地處深山的重慶市石柱縣要求村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經過多方調研,增設渝利鐵路沙子站。2022年9月27日,經過一個多月的晝夜鏖戰,由中鐵一局承建的渝利鐵路沙子站項目,完成了在既有高鐵內鋪設9組道岔的施工任務,標志著沙子站已經正式匯入渝利鐵路線路中,為沙子站整體開通打下堅實基礎。這支優秀的管理團隊正是從涪秀二線轉戰而來。
渝利鐵路沙子站增設客運設施工程,是全國首例大縱坡高鐵既有線增設客運設施工程,也是中國鐵路成都局管段內首例高鐵站改工程。該項目位于石柱縣沙子鎮境內,為渝利線(現為滬蓉線)上的越行站,總長1.592公里,涉及除隧道外的所有鐵路專業施工類型,是全國首個大坡度鐵路既有高鐵加站項目。
從今年8月26日開始進行沙子站站改施工,車站改建后共設正線2條,到發線5條,新鋪軌道4.16公里,共計需要插入道岔14組,拆鋪1組,完成相關四電配套設施工程。工程專業較多,交叉作業面廣,施工組織安排難度大。沙子站改站前及站后施工全部由中鐵一局負責,也是成都局首次全專業施工由一家單位負責。
項目部位于重慶市石柱縣沙子鎮龍源村沿河組,位于山坳中,項目常被雨水困擾,嚴重制約著施工,頭頂的云常常似裝水的漏斗,一眨眼工夫大雨傾盆,一會兒又雨過天晴。
從石柱縣城到項目部最近的山路約60公里,道路曲折,遇見下雨,當地泥結石地質與充沛的雨水,導致處于飽合狀態的水土常發生小型泥石流、滑坡、塌方,此時只能找路、繞路。遇見大雨,可能就導致道路中斷。
中鐵一局渝利鐵路項目負責人、黨支部書記仇志龍介紹,為了確保營業線的行車安全,項目積極推行新工藝及自動化監測系統,對既有橋梁及路基進行全天候實時自動化監測;利用常規旋挖鉆進行改裝,將原有的高度16米旋挖鉆改裝成高度僅10.5米,確保在鄰近營業線施工時高度不超過既有橋梁底部,既滿足了施工需求,又保證了營業線安全。項目已提報7項實用性新型發明。
渝利線每天動車運行最高峰可達99組,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施工區域及營業線相鄰,線間直線距離為0-20米,其中車站咽喉區撥接及換道岔施工其工序均需在“天窗點”內進行,施工作業時間短,且大型機械不得鄰近,大部分依靠人工施工,勞動強度大,施工工序繁瑣,施工難度大。項目克服天氣、地形等困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科學組織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強化施工質量,保證施工安全,最終圓滿完成各項施工任務,也為今后相關類似站改施工總結了經驗。
嘉陵江畔日臻成熟先手棋
棋諺有云,寧丟幾字,不失一先。經過涪秀、渝利鐵路等多個項目的修煉,無論是項目管理還是員工個人素質都有了極大地提升。跟最開始相比,少了幾分初生牛犢的拼勁,多了幾分游刃有余的優雅。
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錯落有致,這就是“山城”。 “在大山里施工了好多年,我們也想去繁華大都市看看呀!”成渝鐵路改造項目來到了更靠近重慶市核心地區的地帶,項目負責人崔富平開玩笑說道。但城市的繁華還未曾帶給這些連年奔波的陜西漢子一絲愜意,攻堅施工、維護品牌的使命依然時時提醒他們不能有一刻懈怠。
成渝鐵路改造工程一側是既有線鐵路,另一側同嘉陵江伴行30公里,這里屬于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和國家珍稀魚類保護區。七十年來,地下管線幾經維護更改,項目負責人崔富平稱:“那些設備比管理人員年齡都大”。
對既有線高度重視,項目為自己立下了四條紅線:一是鄰近既有線保證安全紅線;二是臨近長江保護生態紅線;三是臨近長江保證不影響通航的安全紅線;四是無用地審批手續要保障用地不違法律紅線。擲地有聲,言行合一,這就是鐵軍風采。
而另一個同時期的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施工。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起于江津區,經珞璜、南彭、茶園、東港、龍盛、統景、木耳、水土,終點接軌于襄渝鐵路磨心坡站,正線全長155公里。其中,8座車站為新建,同步建設機場支線和黃茅坪支線。作為重慶市級重點工程項目,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串聯起了重慶市九大千億級工業園區以及三大火車樞紐站、機場等綜合交通樞紐。在山丘起伏地段,處處都有中鐵一局建設者的身影。
7月的一個雨后,位于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的重慶東站客車整備所原地面,已在數日前被挖掘機進行過清表,隨處可見枯萎的樹茬、樹枝、成堆的枯草,和高低深淺不同的土坑與小水洼,有節奏、整齊劃一的蟬鳴與偶爾的蛙聲顯示這里曾經的繁茂。那個曾經的竹深樹密蟲鳴處,儼然變成了施工先行隊——測量小伙子們的戰場。他們每人喝下2支霍香正氣水,又開始噴涂防蚊液與風油精,“這周圍山高林密,蚊子多,逮著一個人就狠命咬”。測量負責人代棟宇說道。他們2人一組,手持PTK測量儀器,在高高低低起伏不斷的原地面以點、面的形式測量。測量隊員們也逐漸變成了黃色的移動小點,一會又逐漸變大。
這個項目原本困難重重,幾近停工,在中鐵一局的奮勇爭先和頑強拼搏下硬是逐漸步入了正規。大象無形,大道至簡,干好在建是基礎,用心做事是本色,潛心經營是帷幄,從而贏得市場滾動發展,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卻是顛覆不破的真道理、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