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9歲的李小龍,畢業于西安鐵路工程職工大學,2009年6月份參加工作。參加工作以來,始終以“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為人生信條,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負責夜郎河特大橋施工技術的工作中,積極探索、不斷思考,以一系列改革創新推動大橋早一天完工,讓青春在不斷思考中閃爍智慧之光。他見證了大橋一天天合龍,大橋則見證了他的成熟成長。
2013年11月,他來到渝黔土建八標二分部,2014年11月份擔任渝黔鐵路二工區工程部長一職,負責起夜郎河特大橋現場施工的全部技術工作。
夜郎河特大橋為渝黔鐵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是鐵路總公司的重點監控項目,主橋采用1-370米上承式鋼管混凝土X型提籃拱橋,工程量大、施工工藝復雜、施工工期緊迫、安全風險極高。
大橋的大斷面、大體積、超大傾角單樁嵌巖基礎為全國首例,沒有可借鑒的施工經驗可循,對此,李小龍積極同項目領導班子、專家研究討論,最終提出了“以錨代撐的方式支護,以龍門配合大體積渣斗和挖機的方式出渣”的施工方法,減少了施工工序,節約了成本投入,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施工風險;施工中,鋼管拱吊裝和200T纜索吊施工工藝復雜、精度要求高、安全風險大,李小龍帶領技術人員運用BIM技術對整個施工工藝、控制要點和施工重難點進行仿真模擬,大大降低了施工難度;同時他還擔任主講,多次對管理人員和現場工人進行培訓,使每個參與施工的人員都能對施工工藝和要求了然于胸,最終確保了大橋勁性骨架于2015年12月2日高精度順利合龍,比業主要求工期提前1個月,得到了渝黔公司、監理公司和兄弟單位的一致好評,并獲得業主綠牌獎勵。
大橋順利合龍后,李小龍又把加快外包混凝土施工定為自己的下一個努力方向,經過努力思考,通過給拱上安裝兩臺塔吊的方式成功解決了大坡度人工倒運材料難的問題,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比業主要求的節點工期提前2個月,同時也創造了6個月完成30000立方高標號外包混凝土的紀錄。
為減輕拱上自重,大橋拱上立柱采用內傾雙柱式空心薄壁墩,雙柱中間K撐最小空心部分只有50厘米,人工操作施工難度大,而且滿堂支架施工工序繁瑣,工期根本無法保證,李小龍提出將中間的“K撐”變為鋼結構,然后采用纜索吊吊裝施工的想法,最終經過設計院的同意,這也成了夜郎河最有價值的變更之一,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大橋的鋼箱梁設計為雙室,中間用橫梁栓接,纜索吊索鞍要不斷左右橫移才能吊裝鋼箱梁,在多次請教上級領導后,李小龍發明了一臺“200噸橫移運梁小車”,成功解決了纜索吊索鞍橫移施工效率低的問題,整橋22片鋼箱梁吊裝只用了33天時間完成。鋼梁頂面為38厘米厚鋼筋混凝土結構,利用現場已有材料,李小龍經過反復認真計算,制定出“懸空吊架和滿堂支架相結合進行橋面混凝土施工”的方案,一下子打開了多了工作面,破解了施工工期緊的燃眉之急,終于在三年半的時間內完成了夜郎河特大橋的施工任務,得到了監理、業主的認可。
同時他還積極學習“四新”技術,總結復雜橋梁上的技術成果,上報了拱座基礎施工工法、纜索吊連續橫移系統、大跨度拱橋防火系統、BIM技術確定復雜結構吊點等12項工法和專利,同時,積極參與QC攻關活動,參與的兩項成果均獲得國家級優秀成果。合理化建議中《渝黔鐵路夜郎河特大橋拱座基礎施工》還榮獲中鐵一局2015年度技術改革一等獎。
作為工區工程部長,他還從生活、工作、思想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工作,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對身邊的同事,更是真情幫助、有求必應。項目部分來了新同事,不能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他常常在工作之余主動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況,幫助他們盡早度過適應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有的新同事沒有相關經驗,他就耐心為他們講解施工流程、技術重點,使新同事盡快走上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