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詳細信息
- 詳細信息
佳同鐵路四馬架車站既有線轉線施工順利完成
5月28日,中鐵一局佳同鐵路四馬架車站上演了一場鐵路施工的“極限挑戰”—— 施工團隊在330分鐘封鎖時間內,成功完成17km500m-18km500m 段既有線轉線施工,將 256 米長的鋼軌精準撥移3.2米。這場工程,猶如在鐵路線上進行一場高難度的 “骨骼移植手術”。
施工前奏:破解 “大撥距”難題的技術密碼
在施工前期籌備階段,項目團隊迅速進入周密的備戰狀態。技術人員深入四馬架站施工現場,通過人工測量與全站儀相結合的方式,對 256 米施工段落進行逐米勘測。他們反復核對既有線路的地形地貌、軌道路況等關鍵數據,詳細記錄軌枕間距、鋼軌磨損等細節,為后續施工提供了精準的第一手資料。
項目領導帶領工程部技術人員開展多輪研討,最后決定采用液壓起撥道搗固機作為核心撥道設備,在撥移量0.5-3.2米的地段,現場搭設3根6米滑軌,滑軌間隔8米形成穩固作業面,利用大型挖掘機和小型挖掘機,協同液壓起撥道搗固機向新建線方向實施撥道作業。
安全施工交底與技術交底工作同步推進,將操作規范與安全要點細化到每個環節。例如,安全預案中光防溜措施就準備了鋼絲繩牽拉、木枕支擋、鋼坯楔緊三重保險,甚至精確到每個螺栓的扭矩值。此外,施工所需工料也提前籌備就緒,為這場高難度的線路轉線施工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封鎖時刻:機械與人力的協同戰役
凌晨5點30分,施工人員已在封鎖區域完成 “作戰”部署:10臺挖掘機呈扇形排列,30名工人手持洋鎬和鐵鍬拉耙組成“清底突擊隊”。6點整封鎖命令下達,瞬間爆發的機械轟鳴打破清晨寂靜。挖掘機用特制鏟斗小心扒開道床石砟,工人們緊隨其后清理道砟夾層的細土,“注意!軌枕下方20厘米范圍必須人工掏挖。”現場指揮員的對講機里不斷傳來提醒。當道床清底完成露出堅實路基時,鋸軌機發出刺耳的金屬摩擦聲,鋼軌被精準截斷。
精調時刻:用塞尺丈量中國精度
鋼軌就位只是 “萬里長征第一步”,后續的線路精調才是考驗真功夫的環節。搗固車的機械臂如同精密手術刀,對每個軌枕下的道砟進行精確搗固;穩定車的激振裝置以 35HZ的頻率震顫道床,讓石砟顆粒緊密咬合。測量組的小伙子們趴在軌面上,用塞尺檢查墊板間隙,“這個點位還差0.3毫米,繼續補砟!”
此次線路轉線施工能夠圓滿收官,離不開施工團隊每一位成員的齊心協力與迎難而上。他們在面對撥距大、撥移長度長等諸多施工挑戰時,憑借著專業的技術、一絲不茍的態度以及強烈的責任感,爭分奪秒地在有限的封鎖時間內,高效且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務。這不僅充分彰顯了佳同項目部在鐵路施工領域的雄厚實力,更為后續線路的安全、穩定運營以及長遠發展筑牢了堅實根基。
滑移道岔
滑移道岔
回填道砟
最新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