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工匠】十二公里巡查線上的安全守護者 ——記蒼容3標項目安質部業務主管王彥幸
在蜿蜒于山水之間、綿延12公里之長的蒼容高速3標項目戰線上,有這樣一個令人熟悉且安心的身影。他總是挎著一個工具包,里面裝著各種工具;手中的擴音器不時傳出清晰有力的安全提示。他穿梭在混凝土之間,如同一顆堅守崗位的螺絲釘,為項目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他,就是蒼容高速3標的安質部業務主管王彥幸,一位十年如一日地執著堅守在塵土飛揚、機器轟鳴的施工現場精心織就嚴密安全防護網的守護者。工友們每次見到他,心里都會涌起一股踏實感,大家常說:“有老王在,心里就踏實!”
晨光映初心,守護生命線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剛爬上吊塔,王彥幸的安全巡查車上已經裝上安全防護用品,載著這位安全守護者開啟每日必修課。他眼睛掃過每個彎道,目光如炬,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他常常這樣提醒自己和身邊的同事,“安全標識是無聲的警示員,必須時刻保持醒目。”每當發現施工便道的警示樁傾斜或標牌破損,他都會立即停下巡邏車,帶領身邊的人員迅速進行修復。他身著的反光馬甲在晨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仿佛一道移動的安全屏障,向施工現場傳遞著安全的信號。
嚴查立改,剛柔并濟
“安全帽下頜帶必須緊固!高空作業嚴禁徒手攀爬!”巡查車的擴音設備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衛士,在作業面循環播報著安全指令。那洪亮而清晰的聲音,穿透機器的轟鳴聲,傳進每一位作業人員的耳中。老王穿梭在作業人員之間,逐個檢查安全三寶佩戴情況,他的眼神如同鷹眼一般銳利,任何不規范都逃不過他的眼睛,當排查完后,他緊繃的眉宇間才緩緩舒展開來,臉上露出和煦的神情,對作業人員們的認真態度予以肯定:“規范就是保命符,細節到位才能安心作業。”在他的嚴格要求下,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他秉持的安全隱患零容忍原則,如同高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每一位作業人員都不敢有絲毫懈怠;而他人性化的督導方式,又如同溫暖的春風,讓大家感受到他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和關懷。
日巡十二里,足下丈安全
每日雷打不動地巡查完12公里主線及其他工點,這是王彥幸給自己定下的“硬指標”。這條看似不長的道路,卻凝聚著他無數的心血和汗水。當他結束上午的巡查趕回項目部時,經常已經過了飯點,塑料飯盒里面的土豆燒肉已凝出油花,飯菜也早已失去了溫度。但他并沒有絲毫抱怨,就著半溫的米飯匆匆扒完,工裝后背的汗漬層層疊疊,記錄著他一路的艱辛。中午稍作休息,又開始了下午的巡查。
寒來暑往,四季更替,施工現場的農民工走了一茬又來一茬,老王同志一直堅守在他的崗位上。新來的鋼筋工老李感慨地說:“跟過這么多工地,老王是最有溫度的安全巡查。”在老李看來,王彥幸對安全執著認真、對工友耐心善良,讓大家在施工中多了一份安心和保障。
深學礪能,篤行致遠
作為一名深耕安全生產領域多年的老職工,盡管他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處理過無數安全問題,但他每天在完成日常工作后,依然堅持夜間學習。他的桌上堆滿了各種行業規范標準和安全專業書籍,在昏黃的臺燈下,他如饑似渴地研讀著每一頁內容,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學習心得和重點要點,每一個字都凝聚著他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熱愛和執著,他也成為了項目團隊公認的安全管理標桿。同事們遇到問題時,總會第一時間想到向他求助,而他也總是耐心解決現場出現的所有隱患。
鐵肩承脈,鑄安為盾
身為鐵二代的王彥幸,對企業有著深厚的感情,愛企如家早已成為他融入血液的信念。在烈日炙烤的鋼筋叢林間,他的工裝一次次被汗水浸透,鹽霜在衣服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痕跡,但他依然專注地進行著巡查工作,目光堅定地注視著每一個角落。在暴雨沖刷的基坑旁,狂風呼嘯,雨水如注,他手持手電,光束穿透雨簾,持續監測著基坑的情況。他的心中永遠裝著三重安全門禁——人員、設備、環境,非親眼確認所有防護網牢靠、每處臨邊警示到位,他絕不收工。
在他的心中,每一位工友、每一臺設備都是他守護的對象。正是這份焊槍般熾熱的執著,讓項目部的安全管控體系如鉚接鋼結構般嚴絲合縫,在“平安工地”建設中淬煉出閃亮的責任勛章。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鐵二代的擔當和使命,傳承著老一輩鐵路人的精神,為蒼容高速3標項目的安全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當筆者問及他堅守的動力時,王彥幸停下手中的工作,望著塘步樞紐的橋墩,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自豪:"你看那每個橋墩里都凝固著工人的汗水,我的任務就是讓這些汗水都能平安落地。"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他的身上,王彥幸手臂上佩戴的“安全員”紅袖章熠熠生輝,恰如一道流動的安全防線,守護著這條寄托著萬千家庭期盼的康莊大道,也守護著每一位勞動者的平安與幸福!
王彥幸組織施工班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