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鐵一局昌九高鐵項目親歷九江汛情三日
2024年是甲辰龍年,聽江西老表講龍年的雨水都比較多,果不其實然,項目所在的九江地區僅5月份就下了14天的雨,從6月21日開始,又接著下,不是中雨、就是大雨,下下停停、從未間斷。
十多天里,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天氣,偶爾也會埋怨:“這老天爺怎么還不停,要把人下得發霉了嗎?”,連綿的大雨不僅讓項目路基、橋涵工程無法正常施工,連隧道工程也受到影響。工程人的焦慮常人恐怕不能感同身受。
7月1日,下了一整天的雨,夜里還在下。第二天凌晨,水溢出河道,漫上地面,一工區的網格長唐勇第一個發現“吹哨”。老唐是陜西省勞模,工作敬業,吃苦耐勞,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不敢睡。前半夜,水還在上漲,他擔心院子住得管理人員,不時出門察看訊情,他心想,這雨應該會和往日一樣快停了吧。誰知,后半夜雨越下越大,水位越抬越高,他趕緊叫醒同事們,緊急疏散小型車輛。沒過多久,洪水開始漫進了屋子,雨還沒有停下來意思?!俺?!”老唐果斷地說。一行7人在大雨中摸索著前行,走到了地勢較高的維修工區。雨還在下,河水還在上漲,就連維修工區門口的河水也漫上了橋面。
7月2日早上六時,我們去鄧家山隧道察看汛情,剛從項目部門口的如琴路拐到錦秀大道,老遠就看到有輛小汽車在水里熄了火,雙閃燈忽明忽暗地亮著,我們不敢再貿然前行,又折了回來走匯源路。橋頭的積水很深,看來是出不去了。于是,我們給各工點的網格長一個一個打電話,確認汛情和人員安全情況,在電話里我們了解到:鄧家山隧道出口的山洪流進了駐地一樓的房子,淹了一輛工人師傅的小汽車;群英水庫的水漲出堤壩,淹沒了施工便道;鄧家山隧道出口、群英1號隧道進口方向的交通中斷;通遠河漫上堤岸,流進梁場,灌進拌合站的配料機里……
天漸漸地亮了,項目班子成員兵分兩路,尋找可以走得路,向著受災點出發,機場路封了、沙黃路封了……我們只能通過施工便道繞行至左線20號墩附近。洪水已經漲到武九鐵路西南聯絡的T梁上,站在高處,整個工地變成了一片汪洋,橋梁下的通道、便橋、會議室、門房……已經全被淹沒,汽車起重機、登高車只能露出半截身子……
這次受災最重的是項目部的廬山橋梁群工地,這里地勢低洼,廬山支流的雨水全都匯集了過來,平日里進出工地的涵洞早就灌滿了水,綜合維修工區也成了進不來、出不去的孤島。
早上10時,雨終于小了,洪水停止上漲,我們懸著的心也終于輕松了一些。12時多,水位逐漸下降,既有鐵路的T梁逐漸露了出來。饑腸轆轆的老唐也帶領著同事們安全撤離到了1號混凝土拌合站。
下午,我們又回到工地,左線20號墩的洪水已經退去,水流重新回到河道,棧橋露出了橋面。我們依然看不清橋梁下面的通道,無法前去右線28號墩。
7月3日上午,我們終于到了水災最嚴重的右線28號墩,進入工地的涵洞里淤泥不少;鐵路防護柵欄被沖得東倒西歪;工地的值班室被擰成了麻花;曾經引以為豪的電子沙盤七零八落地躺在了地上;墻上的電子顯示屏也被洪水沖出個窟窿;路面上一只魚兒沒能隨著洪水離去,失去了呼吸……
沒有一場風雨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晴天不會到來。
夕陽下,辦公室門前的幾株紅薯苗在洪水退去后竟然頑強地活著,而遠處山巒間一道彩虹也不知道在什么時候掛在了天邊。想想昨天,這里還是一片澤國,此刻,一切又顯得那么寧靜,就在這寂靜中,一陣陣喧鬧聲又開始響起,中鐵一局昌九高鐵的建設者們來不及撫平驚魂未定的心,就投入到搶險救災和生產自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