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16個工程 中鐵一局以干促攬推進寧城縣建設發展
(內蒙古寧城訊)走進紅山文化和契丹文化發祥地“紫蒙之野”,遼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上,放眼望去、中鐵一局承建的道路、房建、博物館、醫院、康復中心、標準化廠房、消防站等一項項工程映入眼簾,這支由20名人員組成的集群化管理團隊,正在以實際行動為寧城縣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匠心建造促經營
歷時兩年,由起初0.95公里的市政道路,到如今橫跨各式領域,經營額10.7億元的“滾雪球”式發展。對此,六公司副總經理、遼蒙分公司負責人宋衛峰給出了答案:“從進入遼蒙區域以來,我們就明確集群化管理戰略定位,通過扁平化、集約化、規?;芾恚愿邩藴使こ探ㄔO、誠信履約,實現了為企業創效益、樹品牌、促發展的整體目標”。
項目管理團隊以匠心建造工程,按照“以干促攬樹形象,集群發展提質效”的戰略定位優質履約。寧城縣城鎮化建設(一期)項目合同額3.9億元,主要施工內容包含標準化廠房、市政道路、博物館等工程,自2022年8月中標以來,項目跑步進場,積極與建設單位對接,9月完成項目駐地建設任務,人、材、機陸續進場,10月寧城契丹街西段、天馬街東段2條道路按期交付,順利通車。
2023年4月,中標2.88億元寧城縣赤峰產業園項目,主要施工內容包含汐子鎮消防站、消防水池、中京園區標準化廠房、市政道路。其中萬旗街、天晟街、康健路、汐子鎮事故應急水池相繼交付使用。2023年9月,中標2.76億元寧城縣城鎮化建設(二期)項目,主要施工內容包含寧城縣保障性住房及附屬配套設施、市政道路等。長青路、友誼路、天旺路已交付使用,剩余市政道路整體完成80%,預計2024年底完工。
“八項統一”提質效
好思路決定好出路,寧城縣集群化管理團隊在合理的管理跨度內負責多個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實現黨建統一引領、經營統一調度、施工統一策劃、勞務統一組織、財務統一支付、計劃統一管理、物資統一采購、設備統一調度的“八項統一”。通過持續探索集群化管理模式,不斷優化組織架構、懲罰機制,進一步提高人員使用效率,降低項目管理成本。
項目施工高峰期間實際管理人員20人,產值高峰期人均產值120萬元,節約管理費用約110萬元;項目駐地建設,實現4個項目滾動使用,減少駐地建設費用150萬元;統一物資設備集中源頭采購及周轉,對鋼筋、水泥、砂石料、混凝土等一系列可周轉材料實現有計劃周轉,降低物資設備成本,節約成本1.5%左右;項目嚴格執行公司財務歸集要求,開設中鐵財務公司賬戶作為項目的主要賬戶,完成資金歸集2億元,歸集比例達72.3%。
管理團隊以“高效爭先、效益為重”為目標,結合各項目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勞動競賽,制定獎懲管理辦法,壓實責任、有效激發全員積極性。項目對協作隊伍進行集中管理、資源統籌調度,優勝劣汰、選擇長期表現優異協作隊伍,有效降低了窩工及推諉扯皮現象,解決了設備利用率低、調配難等問題,降低了施工成本,為項目創收創效奠定了基礎。
縣域標準先行軍
自進入寧城縣以來,項目嚴格落實標準化建設要求,連續兩年收獲寧城縣人民政府表揚信,相繼開展2次地方政府百人標準化觀摩活動。項目利用集群化優勢,統一縣域承建工程標準,讓“中鐵藍”點亮城市,成為寧城縣推行工程標準化的先行者。同時,項目推行安全標準化管理,將網格化管理、班組長責任制、兩單兩卡操作牌要求,在工地醒目位置進行張貼懸掛,項目設置2名網格長、6名網格員及協作隊伍對接人,通過建立e通工作群,每日發布風險源及檢查事項,層層壓實責任,真正做到人人講安全、人人管安全,實現了“零事故、零傷亡”安全管理目標,并得到了縣內各方的一致肯定及推廣。
在新建博物館施工現場,項目經理祁曉軍介紹道,“這里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建成后將成為寧城縣地標性建筑物,之前還對老百姓開放過,老百姓能看到實打實的質量,對我們的工程很滿意。該工程將爭創內蒙古“草原杯”質量獎,我們也將始終堅持標準化施工,嚴格執行規范要求和操作標準,確保工程優質履約,用品質工程助力寧城縣人民文化自信”。
風勁好揚帆,奮進正當時。寧城縣集群化管理項目是六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大商務、標準化管理,以滾動經營促進“效益提升、價值創造”的具體體現,也是與屬地政府、建設單位進一步增進友誼、凝聚共識的重要表現。下一步,六公司將持續聚焦管理提升,錨定發展目標,充分利用在建項目優勢和當地資源,深耕區域市場,深化滾動經營,以產品贏得市場,以信譽站穩市場。
赤峰市產業園園區標準化廠房項目
寧城縣汐子鎮消防站項目
赤峰市產業園園區綜合服務中心
殘疾人康復中心項目和蒙醫醫院項目
寧城縣汐子鎮消防水池項目
寧城縣迎賓路項目
項目標準化建設
項目施工現場